工作人口 五年後負成長(from udn.com 2010-08-17)
經建會昨(16)日公布最新人口推計,由於出生數較預期低,人口提前四年零成長。人力規劃處長陳世璋說,民國111年人口零成長,這一年也是台灣人口數最高的一年,達2,360萬人,112年人口開始減少。
經建會委員會議昨天討論人口推計,陳世璋指出,會議達成一些政策建議,包括要有教育體系的退場機制、逐步延後退休年齡、鼓勵經濟性移民。
與經濟成長率有關的15到64歲工作年齡人口更早達到高峰,陳世璋說,在民國104年達到1,738.2萬人,這是最高點,105年起進入負成長,當年就減至1,731.6萬人。而且是人口數急速下降與平均年齡快速上升兩者同時發生。
陳世璋說,國內生產毛額(GDP)是每個工作人口生產的附加價值加總,勞動力減少會影響經濟成長。
今年少子化持續,經建會預估總生育率將降至0.94人左右,全球最低,出生數估計降至17.6萬人。陳世璋指出:「十年前,台灣總生育率在全球算是高的,十年之後降至全球最低,少子化的速度太快了。」
出生數的減少會影響各級學校的招生,一路從幼稚園到大學。陳世璋說,今年預估18歲達大學入學年齡的人口數有31.9 萬人,十年後只剩24.6萬人,再20年縮為12.7萬人。
陳世璋指出,台灣人口還有「黃金十年」,即使人口結構快速老化,人口扶養比至民國116年才會超過50%,亦即兩個工作年齡人口負擔一個扶養人口,扶養人口指15歲以下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。「至此結束台灣的人口紅利時期。」
在人口學中,將扶養比50%界定為人口紅利的界線,陳世璋說,50%以下稱之為人口紅利,表示扶養負擔輕。扶養比60%以上稱為之「人口負債」,我國要遲至民國123年才會進入人口負債。
陳世璋說,台灣人口結構的問題不外少子化和人口老化。台灣麻煩的地方不是在人口結構太老,而在「老化速度太快」,別人用50年的時間從高齡化社會(65歲人口占總人口7%以上)進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人口占總人口20%以上),台灣大概只用了國外一半時間。